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经典案例

成果 | 非法集资案查封却难退赔 律师巧用调查令激活查封财产退赔通道

发布时间:2025-09-25点击次数:

在非法集资案件维权中,“判决生效却拿不到退赔款”是不少受损者的痛处。北京某非法集资案件便陷入这样的困境:2020年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明确查封大量涉案财产,可多年过去,当事人始终未收到分文退赔。陈曦律师团队介入后,以“调查令”为核心工具,破解“财产权属不明”的执行梗阻,推动退赔程序从停滞转向实质推进,为受损者权益兑现打通了关键路径。


案情简介:生效判决下的“退赔空转”困局

2020年,北京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经法院审理终结,被告人因组织非法集资活动被判处刑罚,判决书清晰载明查封了大量涉案财产,这些财产本应作为退赔资金的核心来源,按比例分配给包括委托人在内的数十名受损者。然而,判决生效后的数年里,退赔工作陷入“空转”。当事人多次向执行法院咨询退赔进展,得到的回复始终模糊:“财产情况复杂,再等等”“部分财产权属不清,无法处置”。具体“复杂在哪”“权属不清的原因是什么”,均未得到明确解答。委托时,当事人核心诉求十分明确 —— 查清 “权属不明”的具体问题,推动查封财产变现,拿到应得的退赔资金。


案件难点:多重梗阻卡住执行退赔

财产权属“迷雾重重”,执行无据可依团队与执行法官深入沟通后,终于摸清“权属不明” 的复杂内情,并非简单的“登记信息缺失”,而是涉及多重争议:

调查权限“壁垒森严”,关键信息难获取要厘清权属,需获取三类核心证据:房产的婚姻登记档案及购房资金来源、银行账户的完整流水及案外人转入资金的性质、公司股权代持的协议及工商内档。但这些信息均由民政局、银行、市场监管局等第三方机构掌握,律师无调查权限。此前团队尝试自行联系相关机构,均因 “无法院授权” 被拒绝,陷入 “想查却查不了” 的僵局。

执行沟通“低效脱节”,加剧当事人焦虑执行法官因“案多人少”,难以主动深入核查每一项财产的权属细节;当事人及律师因“缺乏信息获取渠道”,只能被动等待,甚至因“不了解进展” 对法院产生误解,形成“法官没时间解释,当事人急得没方向”的恶性循环。


承办策略与律师技巧:以调查令为钥,打开执行僵局

面对“权属不明+权限不足”的双重困境,团队聚焦“用足法律工具”,申请调查令成为破局关键。通过“精准定位、详实举证、有效沟通”三步策略,推动调查令落地,展现了专业的办案技巧。

第一步,精准定位 “需查事项”,避免调查令 “空泛无用”:团队首先梳理出每项权属争议对应的具体调查内容,确保调查目标清晰、与执行需求直接相关。这种 “靶向式” 的调查事项梳理,为后续申请获批奠定了基础,让法院清晰判断“调查具有必要性”。

第二步,详实提交“申请依据”,说服法官“为何需调查令”:提交《调查令申请书》时,团队并非仅罗列“需查事项”,而是附上三类支撑材料,强化申请的合理性。详实的材料让执行法官充分认可“调查的必要性”——若不通过调查令获取第三方信息,权属争议将永远无法解决,退赔也将持续停滞。

第三步,主动沟通“调查意义”,消除法官“顾虑”:部分法官对调查令存在“担心律师滥用权限”“后续引发新争议”的顾虑,团队主动约见执行法官,重点沟通两点,一是调查范围可控;二是调查结果可服务执行,既提高执行效率,也减少潜在纠纷。最终,法院认可了申请的合理性,出具调查令,明确授权律师向相关部门调取所需材料。


案件成果:权属调查推进,退赔程序破冰

随着调查令的取得,律师团队将全面开展调查工作。待调查完毕,原本模糊不清的财产状况将得以清晰呈现,权属不明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这一进展,意味着困扰已久的执行障碍即将被扫除,法院退赔程序也将正式启动。


价值总结:

法律工具是“主动维权” 的底气不少受损者在执行阶段陷入“被动等待”,认为“只能靠法院推动”。本案证明,通过律师运用调查令等法律工具,当事人可主动获取关键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为自身权益争取主动权,避免“判决成白条”。

微信图片_2025-09-28_161926_4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