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课堂
攒多年积蓄买下的车库,刚使用一个月就被物业告知涉嫌违建要强制拆除,而原车主早已收到整改通知却故意隐瞒 —— 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在二手车库交易中,部分卖家为快速脱手问题车库,刻意隐瞒产权瑕疵,让买家陷入 “钱房两空” 的困境。遇到这种情况不必自认倒霉,法律明确支持受害者维权,不仅能追回购房款,还可索赔损失。
此类交易中,卖家明知车库存在违建问题却承诺 “产权无瑕疵”,已构成法律上的欺诈。根据《民法典》第 148 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意味着因欺诈签订的车库买卖合同可被认定为无效,卖家必须返还全部购车款。现实中,不少买家因不了解法律规定,在发现问题后仅与卖家协商,错失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最佳时机。
维权成功的关键在于固定完整证据链。首先要保留书面合同,若合同中明确标注 “卖方保证产权无瑕疵”“无违建记录” 等条款,将成为证明卖家承诺的直接证据;其次需提供银行转账记录、收款收据等支付凭证,证实购车款的实际支付金额和时间;最重要的是收集卖家隐瞒事实的证据,如物业出具的《整改通知书》(落款日期需在交易之前)、卖家收到整改通知的签收记录,或与卖家的沟通录音、聊天记录中对方承诺 “车库无问题” 的内容。这些证据相互印证,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闭环,让卖家无法抵赖欺诈行为。
除追回购车款外,买家还可依据法律要求卖家赔偿损失。《民法典》第 157 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因卖家欺诈导致的直接损失,如过户费、公证费、交通费等实际支出,均可要求赔偿;若因车库被拆除导致买家需重新租赁或购买车位,由此产生的合理差价损失也可主张赔偿。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实际损失情况酌情判定赔偿金额,通常包括直接支出和合理的预期利益损失。
避免陷入此类纠纷,事前核查远比事后维权更重要。购买二手车库时,务必向小区物业核实车库性质,要求提供《车库权属证明》或开发商原始规划文件,确认车库是否在规划许可范围内,有无违建、改建记录;其次要查看卖家的《不动产权证》,确认车库是否独立登记,产权是否清晰,有无抵押、查封等权利限制;还可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车库的产权档案,核实是否存在产权争议或行政处罚记录。这些核查步骤虽需花费一定时间,却能有效规避 “违建陷阱”。
发现车库存在违建问题后,应及时采取维权措施。首先向卖家书面提出异议,明确指出其隐瞒行为并要求解除合同、返还房款,同时保留沟通记录;若卖家拒绝处理,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法典》第 152 条规定,撤销权行使期限为一年,超过期限将丧失胜诉权。实践中,不少买家因拖延维权导致超过法定期限,最终无法获得法律支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需要警惕的是,部分卖家会用 “口头保证”“低价诱惑” 等手段误导买家,声称 “大家都这么用不算违建”“没证也能正常使用”。但法律明确规定,违法建筑不得交易,此类买卖合同自始无效,买家即使不知情也无法取得合法产权。切勿因贪图低价或轻信口头承诺而忽视产权核查,否则可能面临车库被拆除且无法追回房款的双重损失。
二手车库交易中的产权问题关系到买家的重大财产权益,面对卖家的欺诈行为,要勇敢运用法律武器维权。记住,事前核查产权、事中保留证据、事后及时起诉,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步骤。法律从不纵容故意隐瞒的失信行为,只要证据充分、维权及时,就能让违规卖家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挽回自己的血汗钱损失。